色差問題一直是印刷產(chan) 品質量的常見問題之一,無論是同批次產(chan) 品或是不同批次的產(chan) 品之間,色差的出現都會(hui) 使產(chan) 品的質量大打折扣。在印刷過程中經常會(hui) 因為(wei) 紙張不夠或者是直接采用那些紙張白度看似一致的印刷紙來進行代替,但是最終印刷出來的效果卻是很不理想,直接影響到印刷品的視覺效果。
所以在印刷過程中使用比色差儀(yi) 更為(wei) 精準的儀(yi) 器——來進行測量以及了解紙張的白度之後,查看一致後再進行使用。目前表示紙張白度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ISO亮度和CIE亮度。
在ISO2470:1999《紙、紙板和紙漿——漫反射因數的測定(ISO亮度)》中對ISO亮度進行了定義(yi) :配有濾光片或具備相應功能使光譜特性有效波長為(wei) 457nm、半波寬44nm,並通過調整照射到樣品的光源UV含量與(yu) CIE照明體(ti) C一致的儀(yi) 器測定的內(nei) 反射因數。
白度的另外一種表示方法是CIE白度,在國際上應用較為(wei) 廣泛,ISO/TC6製定了相應的測試方法標準,國內(nei) 也有部分企業(ye) 采用這種白度表示方法。CIE白度分為(wei) C光源和CLEDs(全波段均衡Led光源)光源兩(liang) 種照明條件。
那麽(me) 紙張的白度測定該怎麽(me) 進行操作呢?
國家標準GB8940.1-88中規定:以D65照明體(ti) 、d/8照明觀測條件的藍光為(wei) 基準,紙張白度是對457nm藍光漫反射率的度量,白度反映的就是亮度特征。所以通過檢測紙張亮度,就可以獲得紙張白度,亮度和白度具有同一性。
研究表明雙光路陣列傳(chuan) 感器對於(yu) 457nm的藍光具有比較好的響應靈敏度。由雙光路陣列傳(chuan) 感器獲取的彩色圖像經過A/D轉換後,在計算機內(nei) 是以像素為(wei) 單位逐點存儲(chu) 的,每一點存儲(chu) 的信息量都包含了該點的反射率與(yu) 接收到的輻射能成正比的分量值。
在測試紙張白度時要注意的問題:
①在切取試樣時,應在紙頁橫幅上均勻切取,試片總厚度應達到反射因數不再隨層數的增加而提高的程度。
②各試片均應正反麵、縱橫向一致疊成一疊。
③一般儀(yi) 器在測量時需要多角度轉換,且轉換一定要到位。但PS2060內(nei) 設多角度轉換測量,可以避免因測試角度不同導致測量結果差異。
④對測定含熒光增白劑的紙張,需要含有紫外光源輻射的儀(yi) 器,而PS2060分光色差儀(yi) 則擁有該功能,避免因外界因素而對結果造成影響。
⑤一般在對樣品進行連續測試時,當測試幾個(ge) 樣品後,就需要重新校準儀(yi) 器,以消除儀(yi) 器漂移量影響。而PS2060分光色差儀(yi) 擁有內(nei) 置白板可連續對樣品進行而不產(chan) 生偏差。
紙張白度對印刷色差的影響
無論是通過目測還是儀(yi) 器測量,我們(men) 都可以相信,紙張本身的白度總是一定的,不同紙張間的白度差也是一定的。從(cong) 現有資料可知,白度不同的紙張印後色差是不恒定的,時大時小。對於(yu) 某一指定標準,紙張的白度差越大,產(chan) 生的色差值並不像人們(men) 預料的那樣大,有時反而更小,由此可以看出:紙張的印刷色差與(yu) 白度差之間並不存在正向的關(guan) 係。所以,各種紙張在白度上的相近程度與(yu) 印後顏色的相近程度間並無正向關(guan) 係,在印刷缺紙的情況下,憑目測的方法挑選一種白度相近的紙張代替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所以,在印刷中,由於(yu) 不同的印刷品所需要的紙張的白度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定要選擇合適的紙張來印刷,才能保證印刷質量。
掃一掃谘詢微信客服